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:
“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,这个品质不是天资,不是教育,也不是智商,而是自律。”
有时候,我们的孩子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或许只差了“自律”这个距离。
但是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,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,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的引导与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。
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,需父母的引导
经常有家长抱怨:
"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,电脑一玩一整天,睡觉、吃饭、上学都得催,总之,大事小事,都没耐心,报的各种兴趣班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爱偷懒还拖延,真是拿他没办法了。"
也许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:同样是娃,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做到自律,有的孩子却需要父母耳提面命才能完成呢?
孩子天性贪玩,制定的计划很多时候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,很多父母不明原因,着急上火时便为孩子打上“爱偷懒”的标签。
每个爱拖延、不自律的孩子背后,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,家长看到了,问题就解决了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。那么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呢?
孩子讨厌被粗暴的委派任务
✘ 产生抵触情绪:
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制定计划、委派任务,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。
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,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、被强迫、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,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“非暴力不合作”的蒙混战术,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。
✍ 解决方法:
教育孩子,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。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“规”,都是为他一个人“定”的。
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,可以多跟孩子沟通,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、参与感和仪式感,引领着孩子入门,制定规则的时候,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。
孩子们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、尊重他们的人。充分跟孩子沟通,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。
孩子对成功的信心不足
✘ 害怕失败,有畏难情绪
这一点相对来说有点复杂,有些情况是因为目标定得太宽泛,比如学好英语、好好听课这些,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执行。
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,惧怕新环境和改变。
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,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,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。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,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:“我挺聪明的,就是没好好做,我要是好好做了,一定能……”
解决方法
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,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。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,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。
比较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来 ,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。关键在于肯开始第一步。这个阶段只要孩子先迈出了双脚,有了进步和改变,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。
当孩子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时,父母可以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计划,一项项完成。
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非常有信心的说:“我能完成!我能能追得上!”
孩子注意力被分散掉
✘ 没有一个很强的时间观念
自律的要素之一就是专注力,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时间管理,他就很容易被各种事情所吸引,到最后该做的事情,都没有做好。
尤其是孩子到了寒暑假、小长假就彻底放飞自我,毫无学习计划的,时间观念会越来越差,规划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,更别说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去补上落后的学业,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了。
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,真的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。
解决方法:
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: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。
在一个名为“哈佛学霸超自律的一天“的vlog里,我们可以看到学霸提前把每天的时间都做好安排,并把它记在了本子上,让人一目了然。
早上7点45分开始,洗漱,早餐;
上午去医院检查和上课;
中午和朋友相约午餐,看一会儿书;
下午和教授的互动和完成作业……
他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,并自豪地称这是很成功的一天。
时间总是公平的,我们选择怎么花时间,时间就选择怎么塑造我们。
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安排时间计划,刚开始时不用事无巨细,先让孩子养成掌控时间的习惯。
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,自行地填充内容,让孩子白纸黑字,清清楚楚地写下来,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。
孩子害怕成功之后有更多的要求和麻烦
有个孩子曾经偷偷跟竞思老师说,自己其实是故意磨蹭的。
"如果我这个做完了,我妈又要安排让我干别的。还不如就这样呢。大不了被她唠叨几句呗。"
是的,有时候当孩子做完数学,我们会希望他读会儿英语,当孩子读完英语,我们又盼着他能练会书法;当孩子考了第十,我们会希望他考前五,考了前五,我们可能又希望他进前三……
这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,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一直的要求时,也会自制力变差,开始应付了事。
解决方法
一件事情持续久了,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都会产生一种倦怠的情绪。而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,做完这个还有做那个,变得对自己放松要求、不自律也在情理之中。
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,可以考虑调整一下原本的计划。
比如孩子不想写日记了,可以写写读书笔记甚至尝试一下写诗歌;孩子觉得看书枯燥了,可以考虑给孩子多换几种类型的书籍。科普书、小说、故事书,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素材。不一定非要读一种类型。
让计划更有趣味性,而不是更有压力,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。
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模式,帮助孩子在自律之外,有一个辅助的”他律“。
从帮孩子坚持一个计划,到帮孩子养成一种习惯,都是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“狠心”与坚定。